成都长期照护保险试点运行3个月 6000失能人员享亲情照护
2017年11月8日 来源:四川日报
两年前突发脑梗被抢救回来后,后遗症让詹群英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,被评估为重度失能3级。每月照护费约为6000元,让女儿王红有点吃不消。
10月27日,在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,王红告诉记者,詹群英申请到长期照护保险待遇后,每月能拿到约1676元的保险金,这减轻了不少负担。更重要的是,医院的护工是经过照护项目专业培训的,对病人的照顾让家属放心。
10月30日,记者从成都市医疗保险管理局获悉,作为全国试点城市之一,成都从今年7月1日起试点长期照护保险,运行3个月来,已有6000多位失能成都市民开始享受长期照护保险待遇。
詹群英便是其中一位。她能够得到让家人放心的照护,背后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。
保障范围
重度失能、缴纳医保即可享受
长期照护保险专为长期失能人员而设,旨在减轻因年老、疾病、伤残等导致失能人员家庭长期照护的事务性及经济负担。
失能人员能否得到亲情照护,既是社会关心的问题,也是这一险种试点重点要解决的问题。
为此,在制定试点方案时,成都市政府确定“亲情优于专业”原则,并支持长期失能人员通过家人、亲戚、邻居等提供照护。
按照试点方案,参保范围目前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。目前享受长期照护保险支付的人员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:参保人员因年老、疾病、伤残等导致长期失能,生活不能自理、需要长期照护,并经认定和评定失能等级的重度失能人员;参保人员已连续参保缴费2年以上并累计缴费满15年。
申请待遇时未缴足15年的,可按标准一次性补足缴费年限后享受相关待遇。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启动前已经参加成都市基本医疗保险,并在启动后连续缴费的参保人员,不受该项条件限制。
设计关键
亲情优于专业的监控体系
这一试点依托成都市现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管理,部分业务通过购买服务方式,委托给商业保险或相互健康保险等机构。目前,中国人保财险等5家商业保险公司通过招标成为受托机构。
成都市医疗保险管理局副局长韩高告诉记者,保险公司经办部分业务,这种“政府+公司”双重管理模式,让政府政策管理优势与市场化公司庞大系统网络优势实现有效对接,从而让制度得以有效执行。
执行力靠两个层面的监督来实现。
第一个层面,政府医保部门监督保险公司。按照设计,政府医保部门对商业保险公司从制度建设、协议照护机构遴选、照护人员专业培训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管,严格考核,考核结果直接与经办费用挂钩。上有考核,给保险公司上了一道“箍”。
第二个层面,保险公司对照护机构的监督和服务。
詹群英所在的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,是与中国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签署协议的照护机构。
为提供更好的服务,保险公司定期派出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,对机构照护人员开展培训和考核打分,做好监督培训。对于居家照护的失能人员,则上门对照护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指导。
将“亲情优于专业”贯穿整个过程,中国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创新推出“待遇保障+服务”模式,拿评估环节来说,实行系统随机抽选评估专家、评估人员与公司工作人员组成评估小组,以上门评估、集中评估的形式开展评估工作,并对评估全程录音录像,建档留存,确保评估工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,有据可查。
试点效果
更多失能人员受到照护
和詹群英不同,“渐冻症”患者王树良则靠着这一保险在家里得到了更多照护。尽管1000多元的长期照护保险金对目前每月总共要支付2万元左右的护工费用来说杯水车薪,但王树良对成都市长期照护保险赞扬有加。
成都市金牛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刘弢告诉记者,有试点方案、受托保险公司亲情引领,金牛区范围内享受长期照护险的对象增加较快。截至10月25日,仅金牛区总咨询人数就达2813人次,总受理1917单,总评估人数1640人,评估通过、享受长期照护保险待遇人数达1368人。
◎链接
长期照护保险支付范围:长期失能人员按照失能等级对应的照护内容,接受照护服务机构提供的清洁照料、饮食照料、排泄照料等基本照护服务,所发生的与基本照护服务相关的服务费、耗材费、设备使用费等费用,按标准纳入长期照护保险基金支付。
同时,属于基本医疗保险、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,以及由第三方依法承担的护理、康复及照护费用,长期照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。
下一主题:国家卫健委:全国目前已有158家互联网医院 | 上一主题:2017影响最深远的七大医药政策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