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护理工作规范化起步
2015年6月4日 来源:中国质量报
7月1日,京津冀地区将共同实施协同地方标准《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》,这是我国首个关于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的标准。该标准的出台和实施,既是老年护理工作的进步,彰显了社会各界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;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、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探索。
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发布的主要数据显示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.26%,65岁及以上人口占8.87%,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,老年人的健康、生活质量及社会保障等相关问题日趋受到关注。然而我国老年护理安全风险防控管理至今仍处在起步阶段,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标准处于空白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标准的出台与推进,积极完善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制度,规范医院环境,提高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风险防控意识,提升服务质量,降低护理安全风险,有效控制老年人风险事件的发生,保障老年人的安全,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。”标准主要起草者之一、北京护理学会秘书长李春燕说。
重点关注7类老人护理风险
国内外研究及北京护理学会的调研数据显示:跌倒、坠床、烫伤、误吸、窒息等安全问题在老年人群发生率较高,其后果不仅对老年人的健康、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,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,甚至导致老年人的死亡。
在该标准中,针对跌倒、坠床、烫伤、误吸、窒息等7大常见护理安全风险,标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要求。“我们通过参考国内外的一些文献和数据,在走访调研了2895例老人之后,得出了关键指标的防控要求,保证了标准的科学性、专业性和严谨性。”李春燕说。
据悉,该标准适用于京、津、冀3地各级医疗机构,内容主要包括范围、规范性引用文件、常见风险、基本要求和防控要求组成,其中常见风险主要包括跌倒、坠床、烫伤、压疮、误吸、窒息、管路滑脱7类。
具体而言,在老人跌倒的风险防控要求中,重点防控措施有协助老年人改变体位时,宜做到醒后卧床1分钟再坐起、坐起1分钟再站立、站立1分钟再行走;应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助步器、拐杖等辅助器具;沐浴时水温宜控制在39℃~41℃,沐浴时间宜控制在10分钟至20分钟;浴室内应铺防滑垫,地面应保持干燥无障碍,擦拭地面时应置警示牌等。在老人坠床的风险防控中,重点防控措施则有:应将呼叫器及常用物品放在老年人易取处;卧床老年人出现躁动或癫痫发作时,应有专人陪护,并经告知老年人或家属后给予保护性约束等。
烫伤方面,主要的防控措施包括:使用热水袋不应直接接触皮肤,水温应低于50℃;药物热疗时,应观察皮肤颜色并询问其感觉;管饲喂养前,流食温度控制在38℃~40℃,应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等。压疮风险的防控措施主要有:应给长期卧床、活动受限或感知觉障碍的老年人每两小时变换体位一次,压疮风险程度评估为严重危险时应增加翻身频次,可使用气垫床或在骨隆突处采取局部减压及预防压疮措施;改善老年人全身营养状况,每月测量体重不应少于一次,可计算体重指数等。
误吸的风险防控措施则分为进餐护理要求和管饲护理要求两大方面。窒息的防控措施主要是对评定为ⅲ度痰液黏稠者或不能自行咳痰的老年人,应及时吸痰,定时予以翻身、叩背,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,促进排痰;卧床老年人出现呕吐时,应立即将其头偏向一侧,吸净口腔内食物等。管路滑脱的防控措施则主要包括老年人出现谵妄、烦躁不安、不合作时,应有专人陪护,并经告知老年人或家属后给予保护性约束;对使用机械通气的老年人,气囊压力应保持在25cmh2o至30cmh2o,出现躁动时应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等。
一个月时间很紧迫
标准于今年6月1日颁布,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,对于京津冀地区的医疗机构来说,要达到标准的要求,并非轻而易举。京津冀3地的地方标准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也一致表示,标准出台后,加强标准的宣贯和落实将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。
据介绍,北京护理学会于2009年11月申请编制《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》地方标准,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,受到京津冀3地各有关单位的广泛关注,北京护理学会广泛征求意见,积极组织专家对标准进行了认真探讨和多次修改,有了最终标准的出台。
“制定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标准,对防控老年护理常见风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,希望通过制定本标准,建立一个较为系统、完善、可行的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,为老年安全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,以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常见风险的防控工作。”李春燕说。
据透露,目前京津冀大部分医疗机构都能达到标准中提出的风险防控要求,但也有许多医疗机构还无法满足标准提出的要求,这一方面需要标准主管部门和制定方通过宣传、解读、调研分析等方式,对标准进行宣贯与推广;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标准的实施,助力京津冀的养老机构提升对老年护理常见风险的防控能力,让更多的老年人获益。
下一主题:国家卫健委:全国目前已有158家互联网医院 | 上一主题:2015浙江医改6大方向: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