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首个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管理中心成立
2015年3月13日 来源:浙江老年报
家住杭州的周大伯今年85岁,长期卧床已经20年,生活不能自理,日常起居只能靠保姆照顾。每月,周大伯都要叫120救护车接送才能去医院换导尿管。他一直希望能有大医院的医生上门进行居家医疗护理。
“等了20年,终于被我等到了。”近日,周大伯成为杭州江干区首例家庭医养护一体化的管理对象——社区的医务人员将每月定期为他更换导尿管,并进行日常健康检查和护理指导。
这是江干区在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试点的基础上,创新推出的一项居家医疗服务。
因为疾病、老龄化、意外事故等多种原因,如今像周大伯这样失能和半失能者越来越多,如何照顾这类人群已经成为一个亟须关注的社会问题。江干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张海燕说:“为此,江干的卫生系统和社区合作,成立了浙江首个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管理中心,参照台湾老年人居家照顾经验,可以让医生上门进行护理、康复、营养和用药服务。同时,与大医院进行对接,对于出院后仍需要护理或康复治疗的病人,医院会介绍管理中心,进一步安排居家医疗服务。”
记者了解到,这一模式本月起已在江干区的两个街道试点,今年10月将在全区推行。张海燕介绍,下一步,中心还将和民政部门合作,实现涵盖医疗护理、社会护理的老人居家照护模式。今年,江干区已将“卫生资源与民政资源有效整合,服务全区医养护一体化”列为该区重要工作。
“此举的意义在于,有专门的机构将养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,可以为老人提供连续、高效的居家服务。”浙江省民政厅社会福利与老年服务处处长黄元龙介绍,在欧美国家和台湾、香港地区,医养护工作涵盖了为居家老人提供日间照料、家政服务和医疗保健、康复护理等内容的综合性服务,而在我国现行提供高龄或失能者医疗、健康与生活照顾的主管单位分属不同行政体系。“因此,整合卫生与民政系统资源,形成优势资源互补,给老年人带来更全面的长期照顾体验。”
下一主题:国家卫健委:全国目前已有158家互联网医院 | 上一主题:今年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 杭州“养老”早就“在路上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