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土部:新常态下向养老产业等新经济增长点供地
2015年1月20日 来源:中国日报网
1月16日,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的分组讨论会上,国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指出,从2014年开始,经济可能会经历一个阶段的调整期,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土地供求关系较之前发生了重大变化。
据廖永林介绍,首先出现的变化之一则是土地需求大幅减少,2014年以来工业用地、房地产用地的需求都呈现下滑。
官方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38.1万公顷,同比下降17.1%。其中,工矿仓储用地供应10.8万公顷,同比下降27.2%;房地产用地供应11.0万公顷,同比下降19.4%;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16.3万公顷,同比下降6.8%。
“市场上行、需求紧张的时候,各地项目启动都是先投入,两三年以后赚钱。一旦市场放缓,地方以土地融资大铺摊子,就会出现一系列风险。基础设施建设不赚钱,工业用地在赔钱,房地产用地再卖不出去,风险就会凸显。”廖永林称。
而在土地需求出现变化的情况下,土地供应也随之做出了相应调整。国土部近日披露,2014年开展节约集约专项督查,全国清理出批而未供土地1300万亩和闲置土地100万亩。
“如果供出去的地,正儿八经地用掉了,那叫真紧张;如果没有用掉,那叫不紧张。土地供而未用,却通过资产化放大,牵涉面更广,反而成了‘定时炸弹’。”廖永林指出。
因此,廖永林建议,新常态下,地方启动大项目一定要想好再做。土地供应要随之调整,供地要有保有压,消化存量的同时,要向养老产业、战略新兴产业、自贸区试点项目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供地。
另于1月15日,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表示,我国建设用地供应将从增量扩张为主转向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。并表示,2015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在2014年调减30万亩基础上,将继续作适度调减。
下一主题:国家卫健委:全国目前已有158家互联网医院 | 上一主题:两会观察|浙江为什么这么重视养老? |